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oa 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其内固定位置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1 目的 探究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治疗股骨颈骨折其内固定位置与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关节外科采用FNS治疗的Garden Ⅳ型股骨颈骨折且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6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利用术后CT及X片测量并计算FNS动力棒末端相对于股骨头颈中心轴线偏移程度和尖顶距(TAD)。所有患者随访至少一年,并在末次随访时复查骨盆X片测量股骨颈短缩长度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分析动力棒位置偏移程度、TAD、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长度、髋关节Harri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55±5.89)个月。男性2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5.48±10.09)岁。TAD(r=0.327,P<0.05)及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长度(r=0.310,P<0.05)均与术后动力棒末端相对于股骨头颈中心轴线的偏移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与术后动力棒末端相对于股骨头颈中心轴线的偏移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275,P<0.05)。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长度与TAD呈显著正相关(r=0.278,P<0.05),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与TAD呈显著负相关(r=-0.314,P<0.05),并与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282,P<0.05)。结论 采用FN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当结合适宜的TAD时,将动力棒尽可能靠近股骨头颈中心轴线置入,术后可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2023年08月05 00:00 2023年04期 193 200 2808336 金宇杰,虞宵,周晓强,李志强,徐人杰,张向鑫,陈广祥 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2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长治市二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倒三角空心钉固定的患者进行对比。主要评价指标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 d VAS评分、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并采用Harris 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另外对患者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股骨颈短缩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0±3.1)月。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从18~75岁。重建钉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82.7±16.2)min、35.00(30.00,50.00)ml均多于空心钉组的(64.0±18.2)min、17.50(13.75,30.00)ml(P<0.05);术后 2 d VAS 评分重建钉组[2.00(1.00,2.00)分]与空心钉组[2.00(1.00,2.00)分]无差异。空心钉组开始部分负重时间[8.00(6.00,10.00)周],晚于重建钉组[2.00(2.00,3.00)周](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重建钉组[94.00(88.00,98.00)分]高于空心钉组[84.00(71.75,91.00)分](P<0.05)。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空心钉组1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未愈合,1例螺钉切出,1例未愈合并有股骨头坏死。重建钉组1例患者未愈合合并股骨头坏死。空心钉组骨折愈合时间[9.00(7.00,10.00)个月]与重建钉组[8.00(7.00,8.00)个月]无差异。空心钉组股骨颈短缩长度[4.00(2.00,7.00)mm]长于重建钉组 [1.00(0.00,2.00)mm],(P<0.05)。结论 使用股骨重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如可早期负重、股骨颈短缩程度轻、髋关节功能好等,且股骨重建钉的临床应用时间长、技术成熟,易于推广。 2023年08月05 00:00 2023年04期 201 208 2734733 宋晓亮1,郝海虎2,刘渊3,李浩江1,雷晓晶1,邵新中4,李卿源5 两种髓内钉固定A3.1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增强型PFNA与InterT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3 目的 模拟增强型PFNA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骨质疏松老年反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比较其优劣。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别建立增强型PFNA和Intertan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31~A3.1型)模型,比较2种模型内植物与股骨的总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及位移。结果 两组内固定等效应力均主要分布与主钉内侧,增强型PFNA组最大等效应力位于主钉与远端螺钉交界处,为192.76 Mpa,Intertan组最大等效应力位于联合交锁钉与拉力螺钉交界处,为395.87;(2)增强型PFNA组与Intertan组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最大位置均位于股骨头,并逐渐向远端见效,两股骨头处的位移峰值分别为:增强型PFNA组:4.562 mm,Intertan组:4.68 mm。结论 两组内固定物的最大等效应力均位于髓内钉上,并远大于股骨上承担的应力,说明在两组内固定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是有效的,在术后早期内固定物承担最大的应力,缓解了股骨上的应力,有利于骨折愈合,但增强型PFNA组的最大等效应力较小,相对Intertan组更加稳定,减少了出现内固定失效的风险。使用增强型PFNA固定时,股骨承担的应力更小,能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因此增强型PFNA是老年骨质疏松性反粗隆间骨折的更佳选择。 2023年08月05 00:00 2023年04期 209 217 4583085 张乾龙1,王继荣4,宋晨辉2,3,刘修信2,3,任政2,3,刘宇哲2,3,阿里木江•玉素甫2,3,覃祺2,3,冉建2,3 关节镜对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4 目的 探讨关节镜对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的效果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至2022.03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HTO的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的标准共纳入142名患者,其中男70例(49.3%),女72例(50.7%),平均年龄(53.62±0.39)岁,168侧患肢。根据患者行HTO有无联合关节镜分为两组(HTO组;HTO联合关节镜组)。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夹角(JLCA),髋-膝-踝角(HKA),股骨胫股角(FTA),膝关节负重线比值,撑开距离,撑开角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Lysholm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关节镜在HTO手术中的效果,来确定关节镜是否是HTO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HTO联合关节镜与不联合关节镜两组患者术后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MPTA较术前增大,JLCA减小、FTA减小,HKA角增大,WBL%增大;术后HSS评分、KSS评分、Lysholm评分明显增高,WOMAC评分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关节镜和术前WOMAC评分均为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HTO联合关节镜组术后Lysholm评分被归类为优的概率是HTO组术后的4.037倍[OR=4.037,95% CI:1.555,10.480,P=0.004];术前WOMAC评分每增加一个单位,术后Lysholm评分被归类为优的概率是原来的0.939倍[OR=0.939,95% CI:0.906,0.973),P=0.000]。结论 HTO联合关节镜术后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指标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关节镜及术前WOMAC评分是影响HTO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术前WOMAC评分越高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差,HTO联合关节镜组的患者术后功能评分和功能恢复较不联合关节镜组的患者要更好。 2023年08月05 00:00 2023年04期 218 225 3019146 张镇斌1,闫兆龙1,王功腾1,张文琦1,王旭凤2,李广兴2,孙华强1,李树锋1 开放式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列线图的构建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5 目的 利用患者医疗数据探索开放式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接受OWHTO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的患者的临床数据。以术后是否存在DVT的发生将人群分为DVT组与非DVT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与OWHTO术后发生DVT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结果构建预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UC,Brier评分,C指数,Bootstrap500次重复抽样验证,以及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进一步评估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744例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多因素逻辑回归表明撑开高度≥13 mm、高水平的空腹血糖、低水平的ALB,以及D-二聚体>1.07 mg/L被确认为与OWHTO术后DVT发生的高风险独立相关。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的预测列线图表现良好,AUC为0.775,波尔分数为0.031,C指数为0.775,经Bootstrap500次重复抽样验证,校正后的Brier评分和C指数分别为0.033和0.747,此外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概率和DVT发生的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结论 撑开高度≥13mm、高水平的空腹血糖、低水平的ALB,以及D-二聚体>1.07 mg/L是OWHTO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2023年08月05 00:00 2023年04期 226 232 2206509 宋碧萱1,郭海川2,韩子钰3,周瑞娟4,李承思2,姬晨妮2 LncRNA NEAT1靶向miR-185-5p调控骨肉瘤的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6 目的 探究LncRNA NEAT1对骨肉瘤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正常人成骨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中LncRNA NEAT1的差异表达,构建siRNA-NEAT1#1、siRNA-NEAT1#2、siRNA-NEAT1#3转染至骨肉瘤细胞并验证其转染效率。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使用核质分离实验验证NEAT1定位。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网站预测LncRNA NEAT1的靶基因,继而采取双荧光素酶精准靶点验证实验。miR-185-5p inhibitor和siRNA-NEAT1共同转染至骨肉瘤细胞中验证LncRNA NEAT1通过海绵结合靶基因miR-185-5p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进行调控。结果 LncRNA NEAT1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在骨肉瘤细胞中敲低LncRNA NEAT1表达抑制细胞活力、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LncRNA NEAT1竞争性结合miR-185-5p,同时敲低骨肉瘤细胞LncRNA NEAT1与miR-185-5p的表达部分逆转了以上细胞行为。结论 敲低miR-185-5p的表达水平可部分逆转siRNA-NEAT1对骨肉瘤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 2023年08月05 00:00 2023年04期 233 239 2642394 邱明宪1,康肖1,王磊2 TTIE中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头置换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7 目的 通过这次Meta分析比较桡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TTIE)桡骨头骨折时疗效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自2013年3月至2022年3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Cinahl、Medlin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和假体置换(RHA)治疗TTIE中桡骨头骨折的文献,依据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141篇,并最终纳入12篇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分析法,由两名评价员从纳入的研究中独立提取数据,并使用RevMan 5.4进行分析,并评估研究质量。结果 通过Meta分析发现,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时,RHA组术后前臂伸展活动度[95% CI(-5.53,-1.50),P<0.00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 CI(0.20,0.79),P=0.008]上优于ORIF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yo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和旋转活动度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A组较ORIF组术后具有更优异的前臂伸展活动度和更少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此在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时,RHA优于ORIF。 2023年08月05 00:00 2023年04期 240 246 2981194 王云鹭1,李锡勇1,刘伦1,张鹏2,韩鹏飞3,李晓东2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压力绷带使用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8 目前膝关节置换术后压力绷带的使用较为普遍。由于止血带的使用导致了原本肢体内的血液回流以及缺血后再次充血,进而引起肢体体积会立即增长10%,这一过程中压力绷带可以对其造成的肿胀形成限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已发表的有关应用压力绷带的文献,对绷带的材质、使用方法,以及与止血带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2023年08月05 00:00 2023年04期 247 251 1638105 范哲源,颜京通,孙嘉阳,杨默笛,高忠礼 漂浮膝损伤的诊治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9 漂浮膝损伤是一类由高能量暴力引起的同侧股骨、胫骨的骨干或邻近干骺端同时骨折,造成膝关节呈连枷状的严重损伤,具有损伤机制复杂、处理困难、并发症多等特点。膝关节受累与漂浮膝预后相关,故目前常采用Fraser分型系统对漂浮膝损伤分类。由于可合并躯干脏器损伤,接诊此类患者,应首先稳定生命体征、排除或修补内脏损伤后,再着眼患肢功能重建。尽管分期的骨与软组织功能重建手术配合系统的功能锻炼对改善患肢功能疗效显著,但由于损伤严重和存在诸多并发症,漂浮膝损伤的长期随访结果并不乐观。因此,骨科手术医生在治疗此类损伤的同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2023年08月05 00:00 2023年04期 252 256 1578643 张坤淇,张睿,徐佳,康庆林